魏都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创新创优打造双拥品牌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3-08-28 08:52 阅读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关闭】
作为全省首批命名的“双拥模范区”之一,近年来,魏都区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求,整合辖区内各方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谱写新时代军民双拥共建的壮美篇章。
在五一路办事处光明社区活动中心,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的队员们正聚集在这里缝制鞋垫。手工做的鞋垫更加软和、舒服,做好后要统一送到部队里去。不仅是鞋垫,为驻地官兵缝补衣物,是服务队由来已久的习惯。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在70周岁以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妈妈”队。从九零年成立至今,30多年来,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共为官兵义务缝补衣物1.5万余件,修理背包1.1万多个,缝制训练用沙袋、担架、肩垫等物品350余个、鞋垫6500余双。大家用一针一线缝出了浓浓的军民情深,也成为了魏都区双拥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咱们中国部队,特别是咱们许昌的部队,为咱们许昌地方的安全,国家的建设,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做贡献,所以我们的拥军服务队就一直坚持。今年我已经九十了,我就是倒了,我们的接力棒还得往下传,服务队也不会倒,因为这一帮子人还有年轻的充实着,今年三十三年了,再干个三二十年还是有人”,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党支部书记袁雪云说。
传承和创新,是魏都区双拥工作开展的真实写照。在底蕴深厚的双拥氛围基础上,魏都区积极探索新时代下的双拥工作模式,挂牌成立了杨根思双拥社区,并按照“一厅四站一法庭一基地”的标准打造了规范化社区,为军人军属提供便捷购物、法律援助、社会保险、心理咨询等10多项专业化服务,搭建了“58连心”App服务平台、“八一”军娃欢乐小课堂等特色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这些平台已开展团体心理辅导13期,累计进行心理疏导766小时,举行心理课程讲座50场,使1万余人受益。
谈及社区对军属的帮助,军嫂刘利说:“有啥心理、小孩教育问题来社区的话,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解决了后顾之忧,社区经常对家属开展各种活动,有什么事儿来社区大家都很热心”。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拓宽服务渠道,杨根思社区也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爱国双拥模范单位”、许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许昌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进单位、83集团军“先进家属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杨根思双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双拥服务工作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双拥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和新内容,紧盯部队后院、后代的问题,强化服务保障,成为了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强有力的补充。我们社区做好政府与部队链接的平台纽带,把基层党建和双拥服务紧密结合,带领党员干部围绕双拥服务开展好各项工作,创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模式,推进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杨根思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彩伦说道。
为维护军人合法权益,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还成立了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节化解驻区部队、现役军人军属等矛盾纠纷,提供“零收费、零距离、零障碍、零成本”的无偿服务。今年元月份以来共接待受理各种来电来信来访三百余人次,涉及到法律咨询、政策咨询二百余人次;军人权益维护、各种矛盾纠纷等50起,实现了部队需求与政府服务的无缝对接。
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书记董群洲表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一是坚持深入问题现场,实地察看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聘请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支持;三是高站位讲责任,针对具体问题讲政策;四是用心用情做好调节化解,切实维护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魏都区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将红色基因植入城市文化,把双拥公园、双拥广场、双拥一条街等融入街头巷尾,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营造了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下一步,魏都区将着眼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拓宽双拥工作领域和范围,通过品牌创建让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在创新中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共同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