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熟悉的旋律,唱出了许多人面对自己或家人老去的感怀和忧伤。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养老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更是社会关切之事。如何让老年人颐养天年,让“养老”变“享老”?连日来,记者对魏都区医养结合的好做法进行了深入采访。
小病不出院 “家门口”养老更温馨
11月20日,记者走进魏都区五一路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王大爷正在接受医生的日常问诊。
老人房间内,干净整洁的被褥,宽敞明亮的卧室,呼叫器、防滑垫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
“这里环境好,吃得好、住得好,有个头疼脑热的,看病也很方便,生活上有任何问题也都有人帮忙,住得很舒心,比住在家里享福。”老人们对这里的服务是赞不绝口。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摆在眼前最现实的养老问题。
“我们这里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每天都进行查房。”魏都区五一路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尚小兵说,护理员每隔一小时,都会主动去帮老人翻身。
“前不久,我们还联合许昌市人民医院来给老人义诊,医生们仔细了解老人的饮食起居、心理健康、慢性病及现有症状等情况。”尚小兵说,医生们还针对每位老人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病情稳定的老人进行用药指导。
其实,随着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的不断深入,魏都区初步实现了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
记者从魏都区卫健委了解到,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相关基层医疗业务的要求,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搭建了新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国家惠民政策的及时发布、健康知识的即时推送、居民健康档案的自我查看和管理,诊疗信息、生化检查结果和服务信息的即时提醒,与家庭医生的即时互动,预约、转诊、定制个性化的健康服务等。
专业团队 实现“医养”无缝对接
“我们都80多岁了,要让孩子们安心工作,就得照顾好身体。我们在这里生活,孩子们非常放心。”聊起自己的晚年生活,魏都区德合南关街道养老中心的老人们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个养老院是医养结合,真好!”
魏都区德合南关街道养老中心是一家将“医疗+康复+养老”等融为一体的专业化养老机构,是魏都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养结合型养老是近年来魏都区开展的重要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魏都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期托养、社区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的“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新模式。
文峰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文峰街道办事处领办、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主办,集养生文化、康复理疗、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医养康结合型养老机构。
在这里,有一支优秀的医师团队,每周定期查房指导;有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每天对老人进行温馨护理、细心呵护;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团队,24小时全天候为老人提供就诊“绿色通道”;有完善优先的医疗保障体系,医保报销、就诊老人优先等,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能够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等人群的多重需求,减轻家属的负担。
守护健康 养老“服务圈”不断扩容
62岁的王大爷自从与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后,他的高血压状况得到了跟踪随访,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也可以直接打电话向家庭医生咨询。
“如今,看病也能‘私人定制’了,这比过去享福多了!”王大爷认为,家庭医生给他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惊喜。
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魏都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选取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许昌市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基地,聘请市、区两级专家,采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培训。
目前,魏都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许昌市中心医院、许昌市人民医院、许昌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签订了医联体协议,通过专家“下沉”这一举措的实施,让签约居民在社区中心和家里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免去了到医院排队挂号的不便。
对要到上级医院就诊的签约患者,由家庭医生通过中心与医联体协作医院联系,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免挂号费、优先保证住院床位等措施使签约居民享受到签约的优惠政策,真正做到“签与不签不一样”。
此外,魏都区还对城市低保人群、11种大病患者和重点慢性病患者等实行联合签约,分别由区级二级以上医院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团队对其提供签约服务,并根据病情制订相应诊疗方案,以便后续诊疗;对于条件所限无法处理的患者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协助转送上级医院诊治,并做好出院服务及康复指导工作。
共享发展红利,不能让任何一位老人掉队。魏都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医养结合”的暖心答卷。
内容来源丨许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