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高层次人才6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933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40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295人次;评选出60名区级优秀专家;开展企业服务120余次,收集问题52条,帮助解决30余件;累计为169家企业发布招工信息,涉及岗位4605余个……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创新要素,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魏都良好的创新生态,精准的扶持政策,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直是吸引人才的沃土。要让青年更有为,就要对青年更友好,引才关键是提供施展才华的沃土、加速成长的路径、近悦远来的环境。
2023年,魏都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工作思路,紧扣“三区”建设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制定出一系列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开展人才工作“八项行动”,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魏都区识才、爱才、用才、容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拓宽引才渠道,汇聚八方英才。
我们公司深耕气凝胶新材料领域多年,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气凝胶隔热垫是我们的‘明星单品’,市场占有率已连续两年在动力电池领域排全国第一。”在魏都区开展的“产才融合、暖企助企”合作交流活动上,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洪彬介绍说,“企业要持续保持领先,就离不开在创新上的持续发力,离不开更多的高端人才。”
为进一步服务魏都区重点企业招才引智,今年2月份,魏都区委人才办发出“求贤令”,邀请省、市人才集团专家,深入到德通振动、爱彼爱和等公司,实地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研究中心,试用特色产品,听取公司运营现状、产品定位、核心优势等介绍,详细了解企业文化、用工需求、人才储备等发展情况。
“我感受到了魏都区产业的蓬勃朝气。我相信,在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融合聚变中,魏都区企业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交流座谈会上行,省级人才集团专家说。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魏都区紧紧围绕“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整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大人才”观念,制定《魏都区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助推产才融合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细化未来3年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和单位职责,推进“许昌英才计划”3.0版政策体系落地见效。
高端产业人才加速集聚。紧扣产业发展引才,开展魏都区人才工作“八项行动”。依托重点企业引才,开展“云端就业网络招聘”引才行动,累计为169家企业发布招工信息,涉及岗位4605余个。创新开展曹魏古城夜市+直播招聘模式,先后在曹魏古城开展专场招聘会、夜场招聘会、人才夜市等活动6次,直播带岗活动3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80万,用古城的“烟火气”为就业服务“聚人气”。
借助平台引才。依托许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为全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努力形成以人力资源要素集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和优质产业集群。组织德通振动等4家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推动企业大规模人才(项目)供需在网上实时开展、“一站式”对接。
搭建育才平台,助力人才成长。
“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可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市政道路等进行无损探测,排查道路反射裂缝、基层脱空、湿软疏松等‘隐性病害’,帮助养护管理部门实现道路安全隐患早检测、早预防、早治理。”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无损检测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文才说。
作为魏都区评选出的首届魏都区优秀专家,蔡文才先后参与完成“基于人工智能的路面三维信息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等4项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课题。发表有学术论文7篇,参编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2部,获授权专利20余项,2018年获得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2022年获得河南省公路学会进步奖一等奖两项。
像蔡文才这样自主培育的优秀青年人才,魏都区还有很多。今年,魏都区启动了首届魏都区优秀专家评选工作。通过初选、复选、考核等程序,发现、识别、凝聚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评选出60名区级优秀专家,充分发挥了人才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近年来,魏都区坚持示范引领,人才培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加大本土人才培育,认定高层次人才6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个。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年围绕九大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933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40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295人次,拓宽劳动者就业空间。同时,采取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培训形式,开展职业技能资格培训54班次1730人,涵盖养老、托幼、家政、餐饮等行业。挖掘文化旅游产业人才资源,全区现有文化辅导员86人,文化志愿者172人,旅游经营管理人才48人。
魏都区积极发挥企业选才用才的市场主体作用,引导支持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
今年,万里交科成功认定为“河南省道路低碳建设养护中试基地”,并获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企业,填补了我市在省中试基地建设方面的空白。2023年该区共培育辅导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第一批9家全部认定成功;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数量再创新高;认定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8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引导企业立项省级重点研发推广专项 1项;建成市级众创空间1家,培育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优化人才服务,激活发展动力。
“我们企业从入驻到基本稳定,很多环节和问题都需要摸索解决,这期间多亏了咱们人才服务专员队伍的大力支持。”河南青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禹森说。河南青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上半年落地魏都区,从刚来时的“两眼一抹黑”到现在一切井井有条,赵禹森坦言,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很给力”。
为进一步服务魏都区重点企业招才引智,优化营商环境,魏都区不断创新人才服务形式,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组织区科工局、区人社局、区委统战部、区财政局等21家单位人才服务专员,每月20号“企业服务日”到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企业招才引智。2023年,魏都区已开展企业服务120余次,收集问题52条,帮助解决30余件。
积极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行动,领导干部不定期通过信函、网络或电话等方式与分包专家联系,深入生产、教学、科研一线看望专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多渠道解决人才关心的人才就医、税收奖励、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各项问题。组织全区各领域专家人才,开展“名师讲堂”“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精心打造“科技人才进企业”“法律专家进社区”等魏都服务品牌。
要想在新时代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更加重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发挥好人才作用。下一步,魏都区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打造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力量助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紧扣产业发展引才。深入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在开展人才工作“八项行动”基础上,实施人才工作“四大工程”,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文旅文创等特色产业,开展靶向引才、集中引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突出需求导向育才。深入实施“深耕细育”工程,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等创新活动。开展“魏都区优秀本土人才培育”行动,举办职业技能赛事活动,打造具有魏都特色技能品牌。
营造最优环境留才。深入实施“暖心留才”工程,常态化开展“人才服务专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
搭建平台载体用才。深入实施“用才尽智”工程,发挥专家人才创新优势和引领支撑作用。打造魏都人才名片,持续营造良好人才发展氛围,激发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