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部门动态
魏都城管推出“私人定制”服务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4-08-14 08:5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您是哪里人?每天做生意多久?”8月12日清晨,在市区万丰路上,顾客走后,魏都区城管局的城管执法人员与摊主交谈起来。

通过了解情况,城管执法人员得知摊主是周口人,平日里靠卖菜养活一家老小,累了就在货车上休息。

“有困难联系我们,这是联系电话。”城管队员拿出联系卡递给商户,并引导他到规定的地点售卖,还帮其转运货物、打扫现场。

其实,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今年以来,魏都城管以“建立重点人群台账——帮办团队——跟踪回访”的闭环工作流程,为辖区商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私人定制”服务。

建立重点人群关爱台账

“大妈,最近孩子学习怎么样?”8月11日,在市区文化路上,城管队员王海洋看到曹大妈刚出摊儿,就上前帮忙拿东西,并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

原来,曹大妈常年在市区文化路摆摊儿,靠卖鸡蛋和其孙子相依为命。魏都区城管队员得知情况后,不但经常去看她,还每天给其孙子送早餐。

儿子儿媳患病,临颍72岁的奶奶为了生计带着两岁的孙女每天往返50公里到许昌卖干菜。由于路途比较远,她经常到菜市场后找不到摊位。魏都城管得知情况后,主动与这位老奶奶联系,帮助她找摊位。

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魏都区城管局聚焦辖区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外来人员,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等分级分类建立信息台账,实施优先安置、帮忙售卖、无障碍化改造、适时开放城管岗亭服务等10余项差异化、针对性关爱服务。

设立11支帮办团队

8月12日,夜幕降临,市区春秋广场一片繁华景象。由于商贩多,管理难度大,从出摊儿到收摊儿,魏都区城管局执法大队文博中队的中队长朱文博和队员们每天一直坚守在现场。

春秋广场是政府统一规划的夜市广场,设有500多个摊位,每天18时到23时允许商户外摆经营。

“这里80%的摊主都认识我,每个摊位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必须服务好他们。”朱文博说。

商户中有几个聋哑商户,为了方便沟通,朱文博专门在网上买了手语书,学习手语,为商户开展“定制”服务。如今,朱文博不仅能用手语同商贩进行简单沟通,有时还充当起顾客和商贩之间的“翻译”。

为了更精准地提供服务,魏都区城管局将辖区划分22个大单元网格,设置网格员142人,设立11支帮办团队,建立辖区商户交流群,创新开展“执法人员学手语”“助力大学生创业”“帮助商户摆摊”等10余项便民服务活动,升温城市“烟火气”。

构建智慧管理新模式

城管执法不仅保障城市治理井井有条,更注重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城管执法人员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服务员”,一幕幕温馨画面,生动地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在服务中,魏都城管强化跟踪反馈,构建接收、通知、协调、处理、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化、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对各类城市问题的数字化案件都能“第一时间”派遣、通知、处理,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目前已累计服务20多位特殊群体,办成20多件事,有效地解决了30个问题,彰显城市管理温度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商户的距离。

来源:许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