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部门动态
干部身子“沉下去” 群众幸福“提起来”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4-11-21 09:1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我家住五楼,以前每天上下楼都很累,即便是秋冬天的时候,上一趟楼也是一身汗。现在这老楼装上了电梯,既安全又方便。”11月18日上午,魏都区文峰街道河西社区电业局家属院里,正提着满满一兜菜准备回家做饭的张女士,远远看到走来的社区干部,就打起了招呼,声音里充满着感激之情。

实实在在解决居民难题,真心实意的付出,让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上。近年来,这样的事例在魏都区数不胜数。自2023年以来,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着力健全区直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区直机关人、财、物等资源下沉社区(网格),切实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强大力量。

“如今,工作中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可以通过区直下派干部从区级层面,协调对接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问题,现在,社区各项工作推进起来更加顺畅、更为高效。”提起“三双”工作为基层带来的便利,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党委书记吴柳说道。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三双”工作效能,提高为民服务能力,魏都区还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助力高质量做好民生实事的通知》,推动48个区直单位,587名下派“第一书记”于每月10号、20号和每周五下沉社区(网格),围绕营商环境、社会稳定、特色养老、基础教育、医疗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应急处置、文明创建等9方面民生实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公开透明地帮助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最大限度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走访群众40余万人次,解决诉求9800余件。

“我早上起床感到不舒服,是不是血压有点儿不正常?”11月12日上午,家住东大街道兴隆社区的“空穴老人”李奶奶在社区便民微信群里说了一句话,立即引起了社区干部的关注。半个小时后,社区工作者便和辖区诊所的医生上门了。

小事不“小视”,件件暖人心。这些暖心行动,如今在魏都区“遍地开花”。今年上半年,该区以“5+3”自治体系为依托,围绕社区治理难题,有效调动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建立“群众需求、单位资源、服务项目”三项清单,合力为居民解决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俺家门口电灯泡坏了”“俺家门口积水、下水道堵塞”……遇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电话、一个信息就会有党员志愿者或者专业人员上门解决,居民们一说到三项清单,就纷纷竖起大拇指。

“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百姓反映的问题再难也要解决,对于群众而言,只有把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感受得到的这些小事做细做实,才能不断提高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魏都区党员服务中心副主任窦青表示。

文峰街道长青社区的党委书记李凤军对此也很有感触。他们辖区的工行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院内缺少固定充电桩,居民“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现象频发,随之而来是安全隐患,居民对此意见很大,多次向社区反映。面对这一老大难题,长青社区联合分包单位区委宣传部,组织物管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召开联席会议,集思广益筹集资金,最终推动增建电动车充电棚6个,切实减少用电安全隐患,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的烦心事。

“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持之以恒的为民初心,扎实推进‘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真正解决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为加快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打造现代化新魏都提供坚强保障。”魏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连冰说道。

内容来源:许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