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全国重要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方面,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铁路方面,京广、郑万、郑合、三洋、郑许城际铁路等5条铁路干线经过魏都区。高速公路方面,境内现有京港澳、107、311等7条高速公路,成“米”字形分布,是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都在周边经过。随着许昌市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和“四站一港”零距离换乘中心投入使用,魏都区已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二、历史沿革
魏都区古属许地,先后有许县、许州、许昌市之称,一直是郡、州、府和专署、行署、省辖市驻地。1986年由原许昌市更名而来。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许昌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为曹魏文化发源地。“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的故事发生或演绎在魏都区,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辖区内有曹魏古城、灞陵桥、曹丞相府、春秋楼等众多三国时期名胜古迹,被列入国家三国文化旅游线。
三、行政区划
全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文峰、新兴、东大、西大、西关、南关、北大、五一路、灞陵、魏北、颍昌、高桥营、丁庄),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89个社区,城镇化率达到97%。
四、人口概况
全区户籍人口52.5万人,常住人口60万人。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魏都区共有汉、回、满、蒙古、朝鲜、维吾尔、壮、彝、苗、藏、布依等23个民族,全区除汉族外,少数民族22个,人口1218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11189人,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1.8%,主要分布在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近郊乡。
五、产业概况
(一)三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有德通智能科技、万里交科、领存科技等核心企业。节能环保新材料有爱彼爱和、旺能环保、欧绿保等核心企业。数字经济围绕软件开发、即时物流、信息安全、信创、网络直播、工业互联网和供应链平台等7个细分领域,有数字政通、联合信息、昂虎科技等核心企业。
(二)四大传统产业。分别是房地产建筑业、文旅文创产业、商贸服务行业、健康养老产业。
(三)五大产业园区。1.高新技术产业园:占地面积181亩,建成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爱彼爱和、领存科技、移动源后处理、京益求精、中航装备等32家高新技术和研发、服务平台企业已入驻,重点发展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研发、生产、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创新产业。2.无废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000余亩,围绕固废转运物流、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利用,着力打造垃圾处理全产业链,成为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标志性产业基地,旺能环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魏清污泥综合利用项目、德国欧绿保集团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鸿业环保粉煤灰综合处理项目已入驻。3.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1500亩,主要承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打造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许继PACK生产线及储能、金叶科技智能包装生产线、浩瑞建材环保装配式建筑、政通可优数字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4.高端装备产业园:面积约1650亩,以万里交科、德通振动为龙头,拉动公路装备全产业链智能化生产;以裕丰科技为龙头建成全国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纺纱基地。5.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约4000亩,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样板。
六、特色自然资源
魏都自古就有“莲城”的美誉。早在宋代就以荷花名闻天下,每至仲夏,便呈现出“红绿交映,风景如画,十里荷花,江湖极目”的壮美景观。目前,随着境内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形成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系统。目前,全区共有“五河两渠道”(清潩河、灞陵河、运粮河、灵沟河、护城河、幸福渠、灵沟渠)7个河道,共36公里,水域面积1998亩,建成区绿地率达36.65%,绿化覆盖率达41.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大气环境优良天数居全省前列。作为许昌市唯一的市辖行政区,辖区内有学校48所,医院36家,绕区河道82公里。魏都区为许昌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风土人情
魏都区人文荟萃,荀淑子孙三代都是曹魏时期的智囊人物,为曹魏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吴道子、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魏都区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已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曹魏故都——智慧之旅这张名片让魏都更富有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现存春秋楼、灞陵桥、文峰塔等三国古迹60多处,被列入国家三国文化旅游线。修复曹魏古城,曹魏古城从无到有、从谋划到建设,两年时间实现了“见成效”的目标,曹魏古城电竞赛事、汉服表演等景区活动丰富,全年接待游客315.64万人次,已经成为向全国展示曹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魏都区内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张氏根艺被认定为省级非遗名录,传统葫芦烙画、魏都区传统菜刀制作技艺、小西湖的传说、许昌传统糖画、许昌东街武术、许昌吴庄驴肉制作技艺等11个项目被认定为市级非遗名录,传统民间礼馍、文林堂毛笔制作技艺、传统刻瓷技艺、郭氏温通小儿推拿、陈氏针灸、卢氏穴位疗法等19个项目被认定为县级非遗名录。现有省级传承人张喜根,市级传承人刘小培、范文彦、张冰、俎文彦、王涛、赫连登科等21人,县级传承人郑斌、李小辉、徐志强、郑瑞芳、徐佳辰等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