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位置
    区域位置

    魏都区地处中原腹地,位于中原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辐射的要塞,是许昌市的中心城区。为拥有汉魏古城、灞陵桥、春秋楼、曹操射鹿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古迹60多处。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1986年由原许昌市更名而来。全区总面积89.3729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三国文化产业园区,88个社区居委会。

  • 人口民族宗教
    人口、民族、宗教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魏都区共有汉、回、满、蒙古、朝鲜、维吾尔、壮、彝、苗、藏、布依等23个民族,全区除汉族外,少数民族22个,人口1218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11189人,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1.8%,主要分布在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近郊乡。

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1986年由原许昌市更名而来。全区总面积89.3729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三国文化产业园区,86个社区居委会。魏都区有5个显著特点: 一是“古”,历史悠久。魏都区古属许地,先后有许县、许州、许昌市之称,一直是郡、州、府和专署、行署、省辖市驻地。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许昌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为曹...【查看更多】

  • 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

    魏都区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年均温14.7℃,日照2280小时,年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217天。

  • 地形外貌
    地形外貌

    魏都区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前冲积的缓平低岗,最高海拔95米;其余是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最低处海拔65米。坡降为1∶1000。河流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清潩河、清泥河分别自北向南流过市区。

  •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

      许昌市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

    • 土地资源

      全市土壤呈微碱性,PH值在7.5~8.5之间,适宜小麦、玉米、红薯、烟草、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生长。土壤肥力...

    • 水资源

      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毫米~736毫米,多集中在6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65%。

    • 植物资源

      魏都区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

    • 动物资源

      魏都区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按河南省动物区划属于豫东北平原动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黄土丘陵...

唐尧魏都区历史悠久,相传唐尧时许由牧耕于此,故被称为"许"。

夏、商昆吾族居许地,属豫州域。

西周武王封太岳后裔姜文叔于许,男爵,称许国,都邑在今张潘镇古城村一带。

春秋春秋末,许国小,力弱,屡遭大国侵伐,70余年间五迁其都(公元前576年迁叶,今叶县南15公里;公元前533年迁夷,今安徽省亳州东南城父;公元前529年迁叶;公元前524年迁白羽,今西峡县;公元前506年迁容城,今鲁山县东南);公元前504年为郑所灭。楚复立许元公,公元前482年许元公卒,许国终。

战国原许国地属韩、魏。

行郡县制,以故许国地置许县(县治在今张潘镇古城)、颍阴县(一说西汉初置颍阴县,治今许昌市)、颍阳县(故城在今建安区西南),均隶颍川郡,郡治阳翟(今禹州)。

西汉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为许县和颍阴县(治今魏都区),均属颍川郡。东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同)...

  • 春秋楼

    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景区位于许昌中心,文庙前街中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

  • 灞陵桥

    灞陵桥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在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原桥高...

  •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区魏武帝广场东侧,占地18亩,是目前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

  • 曹魏古城

    曹魏古城

    曹魏古城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曹魏文化古城。曹魏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