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魏都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10-09 13:47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魏都区历史悠久。这片境域作为县建置始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此前的唐、尧、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代,先后属许地、许国、许县的一部分。

夏、商  昆吾族居许地,属豫州域。

西 周  武王封太岳后裔姜文叔于许,男爵,称许国,都邑在今张潘镇古城一带。

春 秋  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

战 国  原许国地属韩、魏。

 行郡县制。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属之。

西 汉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今魏都区)。颍阴县、许县(治所在今许昌县张潘镇古城)、阳翟县、长社县(治所在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所在今鄢陵县城西北古城村)均属颍川郡。

  颍川郡改为左队,颍阴和许县、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

东 汉  左队复为颍川郡,属豫州。颍阴县和许县、长社县、鄢陵县、阳翟县等属颍川郡。建安元年(196年)八月,献帝迁都许县(今许昌县张潘镇故城)。

三 国  颍阴县和许昌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部。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许昌为魏五都(长安、洛阳、谯、邺、许昌)之一。

西 晋  沿袭魏制。

东 晋  北方十六国混战。许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所占。

南北朝  颖阴县隶颍川郡,初属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北魏将周几“夷许昌城”,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颍阴县并入临颍县。元象二年(539年)恢复颍阴县。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颍阴城(今魏都区),辖颍川、许昌、阳翟三郡。颍阴县属颍川郡,许昌县属许昌郡。北齐改颍阴县为长社县。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长社县、许昌县并属之。

  隋初废郡改县。开皇三年(583年)改长社县为颍川县。大业三年(607年),复行郡县制,改许州为颖川部。颍川县、许昌县均属之。

 唐初改郡为道,颍川县、许昌县隶属于河南道。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许州,颍川县复称长社县,长社县、许昌县均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许州为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五 代  后梁改许州为许州匡国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称许州忠武军,治社长(今魏都区)。

北 宋  初,改许州忠武军为许州,隶京西路。熙宁四年(1071年),许田县并入长社县。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路。

金  许州改称昌武军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长社、长葛属之,隶南京路(今开封)。

元  许仍为州。长社、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开封府、许州、钧州均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汴梁路。

  洪武元年(1368年),裁长社县,称许州。隶开封府。

  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增设石梁县为附郭。乾隆六年(1741年)撤府,仍为直隶州,裁石梁县。许州府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  1913年,改许州为许昌县,县衙称县公署,隶属河南省豫东道。1928年,废道改区,许昌为中区第二区行政长驻地。1929年废县公署,改称许昌县政府。1933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4年5月,许昌被日军侵占。1945年8月,日军投降,许昌县仍隶许昌专员公署。

1947年12月15日,许昌首次解放,划为许昌市、县两部分,市辖城关,县辖农村。

1948年3月,铁路以西划归许西县。同年12月,撤销许西县。1949年2月,成立许昌专区(驻许昌市),许昌市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0年,市、县合并,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1961年10月市、县分设,恢复许昌县建制。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驻许昌市),许昌市属之。1986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许昌地区建置,许昌市升为省辖市(地级),原许昌市辖区设置魏都区(县级)。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驻魏都区。